为积极探索教育智慧化转型,以人工智能技术开辟教育发展新路径,响应“以智助学、以智助教、以智助管、以智助研”的号召,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,提升育人质量。文学院积极响应,探索数智教育新形态的创新理念、创新组织、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,建成首门《写作》知识图谱智慧课程。
一、课程简介
《写作》课程在本科第一学年开设,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。课程内容包括写作主体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培养、写作基础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训练。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,课程将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与写作技巧训练相结合,利用范例分析、写作练笔、作业讲评、延伸阅读、名篇与习作分享等多种教学手段,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。
二、课程内容
《写作》课程的知识逻辑结构严谨,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安排,引导学生从写作基础理论到实际写作技能的全面提升。第一章介绍现代写作的含义与特性,阐述写作学科的性质、发展沿革、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。在掌握了写作的基础理论后,课程转向写作主体的内在素养与能力的培养,分别讲解观察能力、感受能力、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。第三章指导学生如何将内在素养转化为具体的写作行为。在前述章节的基础上,课程进入特定文体的写作训练。消息写作部分教授学生如何写作新闻消息,包括消息的标题、导语、主体和结构等,旨在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新闻写作能力。散文写作章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,教授学生如何把握散文的取材、立意、构思和表达技巧,以及如何创造散文的意境,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。最后,文学评论写作章节将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向深入,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文学评论的选题、定题以及写作技巧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。此体系不仅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无缝对接,还深入剖析并系统梳理了围绕学生八大核心能力的100个核心知识点,以及知识关系,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既扎实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旅程。
三、课程特色
1.理论与实践结合: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,通过讲解写作理论与方法、范例分析、实操练笔等多种方式,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论素养。 2.多样化教学方法:采用讲授、讨论、案例分析、写作训练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,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。 3.评价方式多元: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,终结性评价占比40%,过程性评价占比60%,通过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与课堂活动,全面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。 4.拓展学习资源:课程设置延伸阅读、名篇与习作分享等环节,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更多的写作实践和阅读,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。
四、应用特色
此外,《写作》课程知识图谱以人工智能为支柱,结合专属教师的AI助手、专属学生的智慧学伴,具备智能问答功能可实时解疑,实现“师/生/机”的深度交互。对教师而言,平台提供了AI生成课程思政案例、场景问题等AI工具,可运用AI分析助力因材施教,调整教学内容。对学生而言,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、掌握情况及兴趣偏好,智能推荐学习资源、习题和实验案例,为学生构建“一生一图”个性化知识点学习空间。支撑个性化教和学的需求、促进智慧课程的实际教学应用,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、全环节。
该课程的成功上线,不仅是文学院在教育技术前沿领域前瞻性与创新性思维的展现,更为全国范围内的《写作》课程建设树立了崭新的标杆,彰显了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力量,同时也标志着教育教学模式与理念的双重飞跃。目前,该课程已顺利步入教学运行阶段,课程团队正满怀激情地深化AI在教学领域的探索与应用,致力于以技术赋能教学改革,驱动学科高质量发展。